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六好”养老 蓬溪“银龄”生活焕新升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4:56:0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蓬溪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2.5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99734人,处于“超老龄社会”。

  在全面推进“效率革命行动”中,蓬溪县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实招,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财务管理、改善供养环境、加强餐食服务、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入住老人打造吃好、住好、管好、用好、娱乐好、发展好的“六好”养老模式,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吃好住好娱乐好

  生活有保障 幸福看得见

  3月27日,记者走进大石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只见繁花盛开、草木葱绿。记者在“每周食谱”上看到,早餐有5种食物;午餐有两荤两素一汤,外加花生、水果、小面包等;晚餐有2-3个品类,周一至周日每天的菜品荤素搭配,基本不重样。

  见到记者,入住敬老院已10年的七旬老人万长城打开了话匣子:“除了一日三餐,下午还要发饼干、糕点、面包类简餐,每天都有娱乐活动,没想到晚年生活会如此幸福。”万长城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参观房间。每个房间有两个床位,床品花色统一,床单铺得很平整,被子叠得整齐划一。浴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安装了扶手、防滑垫、呼叫器、淋浴椅等适老化设备,方便老人日常生活。

  “床头还有一键呼叫器,一摁按钮,护工就来了。”80岁的钟子华老人配合万长城的介绍,按下床头的一键呼叫器。不到2分钟,护理员陈秀芳就赶到现场:“钟大爷,怎么了?有啥子需要给我说。”

在大石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老人们正在唱歌。

  养老服务的核心在于人文关怀。68岁的魏依金在敬老院已居住多年,他身体硬朗,每次院内组织活动都能见到他活跃的身影。唱歌、玩游戏、打扫院坝,魏依金乐此不疲,“我一直喜欢唱歌,没想到入住敬老院后,还能找到发光发热的舞台,我还学会了打快板。”魏依金自豪地说。

  “过去,各乡镇都建有敬老院,有些设备设施受条件限制不够完善,导致许多老人不愿住,也间接造成养老服务人力、物力的浪费。”蓬溪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调整,把硬件设施较好、地理位置集中、管护水平较高的7家敬老院打造成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形成“1+2+7+N”养老服务网络(1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失能老人照护中心、7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N个日间照料中心),实行人员统一管理、食材统一采购、财务统一公开等,建立起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全县新聘4名养老机构专业管理人员、17名专职护工,区域养老中心的入住率从56%提升至68%。

  管好用好发展好

  生活有乐趣 未来有盼头

  如何增强公办养老机构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蓬溪县民政局探索建立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生活护理小组、治安调解小组、膳食营养小组、文娱活动小组、环境卫生小组,小组长由养老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担任,成员由生活自理、精神健康的老人担任,大家齐抓共管,共同负责养老中心的安全工作、院办经济发展、文化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实现物质、精神双养老。

  在金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三三两两的老人或健身,或摆龙门阵,大家有说有笑。

金桥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老人正在打理菜园子。

  “这是我们刚刚种下的花生,那三个花坛里种的是胡豆,那一片是莴笋。”今年79岁的徐大友身体硬朗,院里的蔬菜种植主要由他负责。他说:“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特别有感情。在院里种菜,让我找到了乐趣,找到了‘家’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老人之间会因为生活习惯、个性差异等,发生小矛盾和纠纷。这时,院务管理委员会作为老人的“和事会”,及时出面调解,让老人在大家庭里和睦相处。

  “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乐意干力所能及的事,参与养老中心各项工作。”中心负责人冯琳介绍,院务管理委员会由院民民主选举产生。被选举出来的院民感到骄傲,愿意为大家提供服务。如今,老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好,敬老院的“大家庭”氛围更加浓厚。

  接下来,蓬溪县民政局将坚定为老服务初心,以“效率革命行动”为抓手,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水平和照护能力,在优先保障特困供养对象集中照护的基础上,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打造温馨幸福的高质量晚年生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