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屏观察|羽毛球价格涨涨涨涨涨,昆明球友应对有妙招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球成本越来越高了”“快要打不起了”……最近,类似的话成为许多羽毛球爱好者常挂在嘴边的内容。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羽毛球”运动持续升温,加之鹅鸭出栏量降低导致原材料紧缺,羽毛球的价格持续上涨,给众多球友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
4月9日,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3位球龄不同的羽毛球爱好者,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应对涨价的方法。

囤货对冲涨价
未雨绸缪下的“甜蜜负担”
面对涨价,不少爱好者选择囤积羽毛球。在昆明工作的汤先生和几位球搭子保持着相当高的打球频率。“我们基本上每周打3次以上,(羽毛球)消耗量挺大的。”汤先生说道。

他以常用的“金黄1号”为例算了一笔账:“‘金黄一号’去年在电商平台上大概80元一桶,现在优惠后的价格基本都要120多元,甚至140元。”品质更好、更耐打的“红超”,价格也随之高涨,汤先生说:“去年‘红超’大概140多元一桶,现在要190元一桶。”
“涨得太多了!”昆明学院研究生赵卓文感慨道。赵卓文打了6年的羽毛球,还多次参加比赛,有时会兼职教球,因此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两三年前,我们买一桶性价比较高的球在70到80元。现在同样的球没有150元根本拿不下来。”赵卓文说,价格几乎翻了一番,让他和身边的球友、学生们普遍感到“打不起球了”。昆明地处高原,对球速有特定要求,赵卓文常用的快球速羽毛球,在线上渠道一球难求,需要到本地实体店寻找,但线下购买不仅需要提前订货,还面临经常缺货的情况,这无疑加大了赵卓文和身边朋友用球的成本和难度。
记者计算发现:
以汤先生为例,每周消耗2桶“金黄1号”,以现价120元一桶计算,月均用球支出约960元,较去年同期的640元(80元一桶)增加了320元,上涨50%;若使用“红超”,月支出更高达1520元(190元一桶×8桶)。
像赵卓文这样的较为专业的选手,每周需3桶球,按150元一桶计算,月支出约1800元,较两年前70元一桶时的840元,上涨114%。
为应对涨价,汤先生和他的球友们采取了囤货的策略。“我们资深球友在涨价前都会提前收到消息……”汤先生透露,他们会密切关注厂家发布的涨价通知,并利用各种渠道,如电商平台的团购优惠大量购入。目前,汤先生和另外三位搭子手里囤积了40桶羽毛球。“差不多能打40周。”此外,汤先生和球友还会互相分享电商平台的特价信息,准备随时采购补充库存。囤货是他们应对价格持续上涨的“续命”手段,这也意味着一笔不小的预先投入。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像汤先生一样选择大量囤货。赵卓文就表示,自己手上并没有囤球,作为教练,羽毛球消耗量大,囤货的资金压力和仓储压力都很大。他无奈地表示:“我们每半个月、一个月去买球,都是一个新的价格。”
用球“精打细算”
耐打性与保养技巧成关键
除了囤货,调整用球策略、寻求更高性价比的打球方式,是球迷的另一项应对措施。
汤先生和他的球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更经济的用球方法。“虽然高端球‘红超’单价高,但其耐打性更好。‘红超’基本上一个小时用2个就够了。”汤先生接着说,“‘金黄1号’一小时要用到3至4个。细算下来,‘红超’的性价比高点。”因此,他们会根据打球的强度和场合,将品质好的球和普通的球混用。此外,他们还会将破损不是很严重的球留存下来,用于要求不高的练习环节,最大限度地延长每个球的使用寿命。
业余爱好者韩女士虽然打球频率不高,但也感受到了价格上涨的压力。她通常选择在网上购买价格适中的羽毛球,如维克多的5号或6号球。虽然购买频率低,但随着羽毛球的价格上涨,她也学会了一些延长羽毛球使用寿命的“小窍门”:“用蒸汽蒸一下,球会更耐打。”此外,她还表示,“羽毛球要避免暴晒,否则球会变脆。”这些方法简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羽毛球消耗速度,对于打球强度不高的娱乐型玩家来说,效果尤为显著。
(以上方法为受访者提供,仅供参考)
场馆费用相对稳定
没有因为羽毛球涨价而涨价
与羽毛球价格“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羽毛球场馆的租赁费用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球友的运动成本。
汤先生常去的场馆价格会根据时段、季节及空调配备情况浮动,例如无空调场地白天30元/小时,晚上50元/小时;夏季带空调的场地则更贵,晚间甚至可达80元/小时。他用价格不稳定来形容自己常去的场馆,但与羽毛球价格的涨幅相比,已经属于较为稳定。为了降低羽毛球涨价带来的打球成本,汤先生和球友会利用价格更低的白天时段打球,这降低了运动成本。“三四个人分摊费用,平摊下来,每人也就十几元钱。”汤先生介绍。
赵卓文所在的昆明学院,场馆对本校学生收费10元/小时,校外人员25元/小时。他表示,校外商业场馆价格一般在40元/小时以上,涨了5块钱,与羽毛球价格动辄50%,甚至翻倍的涨幅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还指出,大学场馆福利待遇更好,而私人场馆服务参差不齐,因此,他大多数时间都选择在校内打球。
而韩女士因为打球地点不固定,对不同场馆的价格更有体会。“我之前去的是30元/小时,最近去的一个地方70元/小时。”她发现,即使是价格较高的场馆,也往往有降低成本的途径:“如果加入他们的群,和群里面的教练按课程打,就是35/小时。”她总结自己辗转多家场馆的经验:“整体体验下来,羽毛球场馆的配套设施都差不多,有的球场新一些,场馆大一些,价格也就高一些。”在打球的这5年里,场馆价格都很稳定,倒也没有因为羽毛球涨价而涨价。
涨价声中的羽毛球热
新玩家不断涌入,魅力不减
尽管羽毛球及其相关消费水涨船高,汤先生也承认高昂的装备投入和时间成本都让这项爱好显得“不接地气”,但羽毛球运动的整体热度似乎并未因此降温,反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赵卓文对此有直观感受,“现在学羽毛球的学生变多了。”他观察到6—10岁的青少年学员显著增多。“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羽毛球本身也好玩、容易上手、户内户外都能打,比其他项目方便。”他教的学生中,还有在专业比赛中获得过冠军的。汤先生也提到,“虽然有人因为涨价退出,但还有很多新手涌入,整体上比退出的多。”尽管新玩家对球的品质要求不高,使用的也是价格相对低廉的低端球,但他们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低端市场,也维持了球馆的人气。
开屏新闻记者 蓝灏 文 受访者供图
一审 高伟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