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自然科学基金委:持续深化改革 提升资助效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17:04:00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赵竹青)4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召开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压实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引导科技界正确认识人才类项目的本质属性,推动破解人才项目“帽子化”问题,巩固深化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盘活项目结余资金,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说,我国基础研究实现长足发展,国家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重提升至6.9%,高被引论文数和自然指数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基础研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储备不断丰富,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支撑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创新指数跃居世界第十位。

窦贤康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定位,担当新使命,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回答好两方面重大问题。在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鼓励自由探索,稳固资助基础研究的“基本盘”;深化人才类项目改革,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探索建立非共识项目遴选资助机制,对创新性强、风险高、争议大的思想及时进行支持,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等重大类型项目支持模式,依托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突出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研究。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拓展多元投入,做大做强做优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窦贤康提出,依托单位要与自然科学基金委一道,深入开展人才项目“帽子化”治理,推动人才类项目回归科研本来属性;按照正面引导、严明纪法、极限防守、严肃惩戒的原则要求巩固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强项目经费规范有效管理,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如期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评审专家、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等“四方主体”代表就做好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作表态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依托单位代表围绕破除人才项目“帽子化”问题,盘活项目结余资金,规范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等作了交流发言。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