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诗不可说 | 木兰花,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1:00    

撰文:孙秀华

木兰花因其花蕾形如毛笔,故而有“木笔”之名。“木笔”这可真是个文人雅称了,非喜文弄墨者还的的确确难以给出这个称谓。木兰是木兰科木兰属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一般指紫玉兰,早春开花,花大,味香,色美,深受国人喜爱。而古代文人笔下,对于木兰花的种属其实并不可能有很确然的区分,故而木兰的其他名称还有林兰、桂兰、杜兰、辛夷、木莲、黄心、玉树、望春、迎春、应春、玉堂春、木芙蓉、女郎花等等。

最早吟歌“木兰”的当然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离骚》有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又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九章·惜诵》亦有曰:“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木兰花的高洁清芬与屈原的高洁不屈相得益彰,叫人过目难忘,口齿生香。

以“辛夷”为名歌咏木兰花,最为大家喜爱的著名诗作当为唐代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该诗为王维《辋川集》组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花开花落间,王维观花见性,落寞自在,空灵明秀。王维的好友裴迪也有同题诗,裴迪《辛夷坞》诗云:“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玩。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而其实,他们二人也都写到了王维的辋川别业所在之辋川山谷中的“木兰柴(zhài)”,但令人颇有些遗憾的是王维、裴迪二人的《木兰柴》诗作均未描写“木兰柴”其地的木兰树、木兰花。

单纯以“木兰花”名目考索,在唐诗里最早明确写木兰树、木兰花的是刘长卿。中唐刘长卿《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曰: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傥为楫,渡海有良因。

本诗有弘扬佛教的含义,诗中如“华盖”“色空”“千灯”“渡海”等等词汇明显都是佛家话语。该诗原有注释云:“其树岭南移植此地。”这显示,灵祐上人法华院中的这株木兰树,据信是原自岭南移栽来的,今早已亭亭如盖,芳香醉人,落英缤纷。自岭南移栽来的木兰花树在春风中摇曳,高高的树枝仿佛舟楫,让诗人与“达摩渡海”、达摩“一苇渡江”、“沧海渡佛”等等产生类比联想,也算是僧院奇观了。而北方寺院移栽南方的木兰花树,现在也还留有很多木兰历史名木。笔者家乡山东蒙山,始建于元朝的古寺明光寺,现有一棵合抱粗的木兰花,为方圆数百里仅有,据传是明代高僧从南方带来栽植的,约有三四百年了,今仍年年花发满树,光照山谷,真是让人感叹,满目青山翠,“十里木兰香”。

而刘长卿《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也提示我们,中唐时期,寺院中的木兰花树可能也是作为“佛香”植物而自觉不自觉栽培的。特别是当那富丽繁华的木兰化摇落风中,瓣瓣飘零,也恰是一场“天花乱坠”。中唐王播《题木兰院二首》诗云: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三十年来尘扑面,而今始得碧纱笼。

诗题也作《惠照寺》,这也是寺院中栽植木兰树,且寺院直接称为“木兰院”的诗证。王播第一首诗中写,三十年前,木兰开花,记忆犹新;如今三十年后再游这“木兰院”,物是人非,却“树老无花僧白头”了。“人似秋鸿,事如春梦。”关于王播的这两首诗,还有个曲折的故事。唐末王定保《唐摭言》载曰:“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故事里全是世态炎凉,王播年少时在此木兰院“随僧斋餐”,却遭到冷遇,诗句也有“惭愧阇黎饭后钟”之语。但“三十年来尘扑面”,大富大贵之后,原先题写在木兰院墙上的旧作,居然已被僧人珍贵地保护起来,笼上了碧纱,“而今始得碧纱笼”。

把木兰花比作美丽女郎的,是风流潇洒的白居易,因而木兰花也有了“女郎花”之雅称。白居易《戏题木兰花》诗曰:

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

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

诗中有“紫房”之说,据此可推断白居易所写的这木兰花、女郎花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紫玉兰”。白居易的另一诗作直接给出了“女郎花”之称。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诗云: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时时春梦”,“女郎”“紫霞”,多情的白居易对于紫玉兰的热爱可谓魂牵梦绕了。

而作为白居易的“门生”,徐凝好像并不认可老师所歌咏的木兰花便是“女郎花”的诗美。徐凝《和白使君木兰花》诗曰:

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摇光玉剑斜。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哪作酒边花?

徐凝于唐宪宗元和中即有诗名,唐穆宗长庆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赏识,得解元。后徐凝尝至京洛,竟无所成。归故乡,优游而终,人呼为“徐山人”。徐凝此《和白使君木兰花》诗,全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立意着笔,写木兰花树枝像雕弓引势待发,木兰花摇动像剑光闪耀,“木兰”是替父从军的女英雄,又怎么能当成酒乐聚会的“女郎花”呢——徐凝其耿直豪爽,英武勃发,让人敬佩,让人敬佩,让人敬佩不已。

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系列,片中呈现的“木兰花”是确定无疑的白玉兰,白玉兰现在很常见,也很受大家喜爱。然而,在唐代,“木兰花”中最尊贵的是紫玉兰,且甚至似乎只有紫玉兰才是“木兰花”。唐代李涉《木兰花》诗云:

碧落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

今朝绕郭花看遍,尽是深村田舍儿。

诗歌的意思不难理解,是说天上的仙人穿着紫色的衣服,才能够与木兰花的树枝在一起,跟紫色的玉兰花一并呈现给天下苍生。但今天围绕着城郭看遍了“木兰花”,却发现那些在尊贵的紫玉兰花下的看花人都不过是深山村子里的毫无功名地位的“田舍儿”罢了。

那啥,这意思,不过观赏观赏紫玉兰,竟然还要分个封建等级啊。

结合研读白居易的两首“木兰花”诗歌、“令狐家”的木兰花,以及李涉这首《木兰花》,唐人眼里的紫玉兰为最美,是基于唐代崇尚紫色的社会风气。唐初武德中敕令有曰:“三品以上,大科绸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也即,唐朝最高品级的官服的颜色便是紫色,能够穿上紫色的官袍,是无数士子的终生梦想。而真能身著紫衣,更是无上的荣耀,韩翃《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郎》诗便赞美友人云:“身著紫衣趋阙下,口衔丹诏出关东。”

而唐人是如此喜爱木兰花,“木兰花”也作为固定名目承载了太多深情,成为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里便有《木兰花·春风斩断我》曲子:

十年五岁相看过。为道木兰花一朵。九天远地觅将来,移将后院深处坐。

又见蝴蝶千千个。由住安良不敢做。傍人不必苦相须,恐怕春风斩断我。

十五岁的少女,正像一朵盛开的木兰花……这样的书写,把“木兰花”描画引入了艳情。唐末韦庄《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曰: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班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词作出自《花间词》,芳草萋萋,梦魂难觅,思妇春愁,落花叹息,词里似有万千难舍,千万深情。后世,与词牌《木兰花》直接相关的还有《木兰花令》《木兰花慢》《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等等,名家名作迭出,皆婉转情深,珠玉润美。

花香墨雅,情深意长,以唐人的“木兰花”诗词为中心赏析一番,灼灼木兰花,时时春梦里……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