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相信你的眼睛吗?小心AI诈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09:21:00
原标题:还能相信你的眼睛吗?小心AI诈骗
贵州日报讯(记者 赵哲铭)只需一张静态照片即可生成动态视频,凭借几秒语音便能克隆声纹——这些曾被视为科幻场景的技术手段,如今正成为新型犯罪的作案工具。贵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披露的典型案例显示,福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郭某曾接到“好友”视频电话,对方以项目竞标为由要求代转430万元保证金。由于视频中人物形象与好友完全一致,郭某未经核实即完成转账,最终虽追回330万元,但仍造成重大损失。
针对“AI换脸”等技术滥用引发的侵权违法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公安部近日联合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明确规范人脸信息处理规则与技术安全要求,该法规将于2025年6月正式实施。
目前,AI诈骗主要类型包括:声纹合成诈骗:通过克隆特定对象声线实施电话欺诈;影像伪造诈骗:生成虚假紧急场景骗取信任;智能客服诈骗:构建对话系统诱导转账操作;情感交互诈骗:训练语言模型建立虚拟情感关系。
面对技术赋能的犯罪升级,贵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出“动态验证+信息防护”双重策略:
实时交互验证:视频通话时可要求对方完成指定动作(如连续眨眼、面部遮挡),观察画面延迟或变形等异常特征;
生物特征防护:避免在非必要场景留存人脸、声纹、指纹等数据,谨慎授权信息采集类应用;
终端安全管理:定期更新设备防护系统,拒绝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
信息泄露预防:不随意公开身份证件、住址等敏感信息,手机避免存储证件照片。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