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万知识博主“攻占”抖音,然后呢?
从《24小时看完30个人生底层大问题》等超长视频的出圈,到百万网友成为北大“抖音走读生”在线上课,再到数学“正257边形作图难题”变成抖音创作者的挑战赛……
过去的一年,抖音迎来了知识类视频增长的爆发期,一场全民参与的学习热潮重塑了大众对抖音的认知。数据显示,2024年万粉以上知识类创作者数量达32万,全年创作了超5.7亿条内容。
4月24日,在“2025抖音知识创作砥砺计划”发布会现场,抖音知识运营负责人表示,“所有知识创作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点,也是大家共同的使命,就是希望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到更多的人,唤醒用户的求知热情。”
短视频平台进化到现在,不止要解压,还要解惑。
与985学霸做“电子同桌”
“北大一直有着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基因,从很早开始,北大便在抖音开启了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传播尝试。”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以《北京大学(抖音分校)招生880万》为主题分享时表示。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陈波以《北京大学(抖音分校),招生880万》为题分享
2020年初,北大尝试在抖音上用课程节选切片的形式传播知识点,却在评论区不断被追问“完整课程哪里看?”这一朴素的求知信号,促使北大在去年与抖音、抖音精选合作发布了12门信息技术学科的完整版课程,单门课时长达8-10小时。
陈波坦言,一开始对在短视频平台发布长课程心存忐忑,然而,最终效果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截至上周,课程共收获了超6600万次播放、230万次点赞、175万次收藏,带动北大抖音号涨粉65万。
如今,“重生之我在抖音读北大”“北大,我未曾谋面的母校”不再是网友的调侃,更成为一种知识普惠的注解。陈波表示,已有上亿人次网友观看过北大抖音公开课,“其实升级的不仅仅是课程,也是我们对‘新媒体知识传播时代,高校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
山东大学用《线性代数》等三门公开课聚拢了一批抖音上的数学爱好者;中国政法大学的公开课《犯罪心理学》风靡全网,收获了70万点赞;同济大学发布的国家级一流课程《灾难逃生与自救》,被网友称为逃生自救的“百科全书”;中国农业大学推出的《舌尖上的历史和文化》是另一堂“吃货必修课”,大家在美食知识中增加了对中国物种多样性的认知。

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了名校旁听生,无论是职场人,还是退休老人,都能在抖音“上大学”。
校园公开课之外,抖音知识生态同样在科普、科技、人文领域焕发活力。“螳螂”狂热分子@Jason的自然笔记 深入热带雨林,以他“与昆虫贴贴”的沉浸式记录,为大家打开了自然观察的视角;科技极客@造梦小懿 为儿子手工打造机械玩具,从变形金刚到机械蛇,其制作视频被外交部发言人誉为“科幻大片中的情节”;@东兴苟十三 坚持用“笨拙而漫长”的方式讲述苏东坡、杜甫等古代文人故事,为当代人挖掘精神养料。
这些多元化的知识内容,正在重新定义短视频平台的价值边界。有人说,抖音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百家讲坛》。在这里,专业与大众、深度与趣味、经典与前沿的知识形态自由碰撞,为人们开启了一场精神漫游。
有趣的知识终将在抖音相遇
在抖音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知识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了我的脑子。
你能“魂穿”历史人物,用第一视角感受他们的一生;能通过看15分钟动画,就认清牛顿的“真面目”;甚至还能看到有人自制高空流星飞行翼,从5000米的高空飞向地球。

图片出自抖音创作者@阿宇的科学冒险(左上)子非秋月(右上)@迷因水母(下)
天马行空的内容形式照进了现实,那么2025年,知识赛道的风还能怎么吹?
这个问题在发布会现场得到了解答。据了解,2025年抖音将持续深耕科普、科技、人文、校园四大内容方向,分别开展“自然奇境科普季”“文脉里的中国”“Tech the world”“名校公开课”四个主题活动,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内容可能。
在校园知识领域,抖音将继续深耕名校公开课,计划推出200门以上高校名课,但不止于课程选择与推广,而是结合热点事件、学术节点打造“学科名片”。
2024年年底,北京大学和抖音、抖音精选合作了一场名为“2025北大科学跨年演讲”的直播。五位北大科学家和一位校友分享了前沿科技与科研的年度突破,更有超过108万人在线上观看。当公众讨论前沿科技时,会自然联想到北大科学跨年演讲的直播,知识顺理成章地走进生活。“以抖音公开课为代表的新的文化传习范式正在生成。”陈波表示。
抖音上的科技极客可以说是最能“整活”的一群人。@小狮日记 用气球、棉花和微型螺旋桨做了一朵云当做宠物;发明了魔棒,只要一挥动就能关灯关门关空调。@魔界造物 花了两个月时间造了一艘空天母舰模型,让航母像无人机一样在空中飞翔,科幻进入现实。“人类已经进化成这样了,这跟会魔法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总是出现在科技“魔法师”的评论区。

抖音在“Tech the world”主题下,将继续策划多场极客“整活”热点活动;针对当下十分火热的人工智能领域,推出“AI新星计划”,通过征稿、玩家挑战赛、兴趣沙龙等方式汇集优质AI创作者。
此外,抖音还计划推动创作者与超30家科技先锋企业展开探访合作,揭秘科技前沿趋势。活动现场,宇树科技市场总监初阳分享了抖音热门视频机器人G1跳舞、武术背后的技术含量,并表示宇树科技将以开放的态度与创作者碰撞,共同探索人机协作的更多可能性。

在科普领域,创作者@Jason的自然笔记 和脱口秀演员小鹿来了一场丛林冒险,视频中真实鲜活的生命力,让无数都市人找到了安顿心灵的自然秘境。今年,科普圈的“梦幻联动”将更加深化。抖音将携手国家林草局共建自然IP,依托中国首批公布的五大国家公园,为优质科普创作者开放稀缺创作场景。在林草局的专业指导下,创作者们将深入国家公园实地探访拍摄,产出更丰富、更具可看性的自然科普内容。
在人文领域,今年4月抖音刚举办了“花式讲书大赛”等主题活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红楼梦”,创作者们基于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等不同视角解读《红楼梦》,重燃观众的阅读热情。接下来,抖音还将携手地方城市,涉足三苏祠、武当山、岳阳楼等10大中国文化地标,并通过创意策划、共创直播等方式助力人文内容破圈。
在个性化时代,短视频平台不仅是学术“田野”,也展现着中国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态。每一代人都能基于自己的时代背景去聊《红楼梦》,去观察一只虫子。抖音通过四大内容领域的深耕,让知识流动更自由,让世界丰富的样貌呈现在更多人眼前。
让创作者的好内容传得更远
知识内容之所以能高速增长,离不开创作者和抖音之间的信任建立。
@苏星河牛通 在抖音做了五年的软件测评,打开他的主页可以看到“微信的隐藏功能”“支付宝的正确用法”,甚至“抖音的离谱用法”。
在活动现场,苏星河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抖音创作者的感受。在他看来,抖音的互动氛围很和谐,且视频底部经常会有社会向、大众性的热点话题与视频内容相关联,比如,把微信测评视频链接了“玩个很新的东西”这个种草榜话题,就给视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
擅长用动画讲述历史和科普知识的@迷因水母 也在活动发言中表示,“抖音的创作砥砺计划,让我们看到抖音拥抱优质长视频的尝试,对长视频更友好的流量算法,更丰厚的创作激励,让我们有了底气在抖音深耕内容创作。”
@学院派Academia 的视频专注于一些严肃的题材,从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到宏观经济、国际关系。他此前一期讲中美网友对账的8分钟视频,就获得了22万的点赞和8万新增关注。
这让学院派突然明白:抖音用户欢迎有理有据、逻辑清晰的观点输出,大家需要的不仅是简单的情绪共鸣,更是有深度的、能引发思考的内容。在活动现场,学院派表示,自己出圈的亲身经历也影响到了他的朋友,国外学术圈的大咖也准备来闯一闯抖音知识赛道。

成熟创作者在持续输出高质量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渴望达到更高的目标;新人在尝试做知识内容时,往往缺乏清晰的发展路线,同时也会对变现方式感到担忧。抖音对创作者的扶持,早已超越单纯的流量倾斜,而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作者的成长诉求和共性,给到点对点全链路的解答扶持。
为了助力优质创作者成长,抖音会提供稀缺资源,如把@毕导 送到斯德哥尔摩,参与24年诺贝尔周活动,还采访到了诺奖得主;对于想尝试短视频的文字类作者,抖音也会为他们的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在变现激励方面,“抖音创作者伙伴计划”持续提供现金激励,为优质创作者提供优质品牌撮合,助力更多知识作者达到符合预期的创作收入。
抖音还将推出“精选创作者出版计划”,将联合超20家出版机构,为100位抖音精选创作者提供出版机会,让好视频成为好书籍。活动现场,果麦文化和历史作者@浪花姜 已达成签约,共同出版《古人那些事儿》(暂定名)。

果麦文化北京互联网产品部总经理阮班欢与抖音创作者“浪花姜”现场签约
“通过不同介质的扩散,让作者的知名度,让作者的内容的影响力,让作者多年的奇思妙想,能够得到更多的用户的认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抖音知识运营负责人表示。在抖音知识创作砥砺计划的助推下,创作者可以更从容地去创作、去影响更多人。
当越来越多“冷门赛道”的创作者在抖音找到“同路人”,当“深度内容”不再是流量孤岛,知识的火种终将突破时空限制,汇成星辰大海。
作者:肖皖璇
编辑:王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