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当自强! 武汉六十八中学子走进中山公园受降堂,感悟抗战精神
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通讯员 倪迅
实习生 高丽蓉
近日,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高二(7)班班主任徐晓晓老师带领20名学生团员代表,走进中山公园受降堂,上了一节行走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在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参观受降堂:探寻历史真相
“中山公园受降堂是全国15个受降点中唯一对公众开放的受降旧址,完整保存了受降遗址的历史风貌,这里见证了抗战胜利的重要时刻,承载着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希望同学们能在这里深刻感悟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徐晓晓老师详细介绍了受降堂的历史以及活动流程。师生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向英烈敬献花篮。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开启了抗战历史的探寻之旅。走进受降堂展厅,两幅珍贵的历史报纸映入眼帘,分别是1945年8月1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和1945年8月15日出版的大刚报,上面“日本投降以及中国抗战胜利万岁”的标题格外醒目,学生们表示仿佛看到了当年抗战胜利时人们欢呼雀跃的场景。

1945年9月18日下午3:00,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这里向中国第六战区的司令长官孙蔚如签署投降书。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同学们驻足观看,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感受着抗战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受降堂内,同学们还深入了解了武汉会战的历史。这里通过实物、史料、影像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武汉会战的激烈场景和重要意义。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和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同学们看到了武汉空战中,苏联空军部队和中国空军并肩作战,一次次击落日机的英勇事迹;也了解到了像陈怀民这样的英雄飞行员,为了保卫祖国,放弃自救,与日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现场思政课:传承抗战精神
在受降堂前,青年思政教师徐晓晓以“抗战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为题,展开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她结合展陈内容,深情讲述抗战历史,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先烈们的英勇抗争和无私奉献。徐老师激励同学们以史为鉴,勇担时代重任。“同学们,抗战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徐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学生团员们结合所见所闻,踊跃分享感悟,发出“吾辈当自强”的青春誓言。高二(7)班学生芦思睿说:“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还分享了自己了解到的本地英雄故事。学生邓雅馨说:“我了解到王昌芝,1937年他放弃安逸生活,投身抗日浪潮。在遭受日军捕获后,他饱受苦楚,但始终不屈不挠,英勇就义后成为无数人民的榜样。”学生任妙莹介绍道:“汪成军将军是湖北省黄冈市人,他参加了1938年的武汉会战。在掩护友军撤退的任务中,他所在的部队英勇杀敌。虽然他不幸中弹身亡,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活动最后,全体共青团员高举右拳,庄严宣誓:“铭记历史,强国有我!”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受降堂内回荡,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风采。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采用了“行走的思政课”和“英烈故事我来讲”等特色思政教育设计。将课堂搬到受降堂,通过实物、史料、影像等多种方式,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前搜集英烈事迹,在参观时担任“临时讲解员”,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英烈事迹的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