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上架成功“变现”!广东各类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各展所能”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通讯员 粤市监
建立5000万元专项转化基金,实现超亿元专利转化交易额……这些庞大的数字恰恰说明“专利”蕴藏的巨大价值。记者4月16日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获悉,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各类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各展所能”,扎实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提升专利产业化水平,有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针对医院创新成果转化存在的专业人才匮乏、转化链条长、政策配套不足等痛点,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构建成果转化运用全链条生态体系,形成覆盖专利评估、人才培养、资源对接、政策支持的完整转化链条,目前已筛选228项高价值专利进入转化通道,促成多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有效缩短医学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为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破解专利转化对接低效难题,中国汽车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中心在广州汽车专利转化运用大赛举办过程中,创新开展“揭榜挂帅”专利转化机制,构建“需求定向挖掘-方案精准匹配-资源生态赋能”创新模式,有效缓解汽车产业专利转化运用过程中需求发掘难、对接平台少等堵点。
值得关注的是,其重点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低空飞行、无人驾驶等产业链升级方向,深度挖掘汽车产业技术需求,形成汽车产业专利转化需求导航图谱。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全国解题”的专利转化运用“揭榜挂帅”机制,累计征集30余家企业技术需求80余项,吸引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创新主体参与“揭榜”,提出解决方案120余项,成功促成5组技术供需签约,带动超亿元专利转化交易额。
此外,依托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汽车产业专利数据库,为大湾区科创企业提供技术评估、投融资对接等12项专业服务,引入伯乐产服等机构建立5000万元专项转化基金,初步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生态体系。
横琴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则联合澳门城市大学等30家机构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专利转化合作联盟,推动专利跨境跨区域高效转化,累计开展专利转化776次,服务企业超百家,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该联盟覆盖13省市及港澳,联动华南理工大学等近50家高校院所,整合可转化专利1500余项。推动大湾区高校向广西、湖北等4省12地市转化专利776次,服务企业超百家。在香港亚洲营商论坛发布“1+5”粤澳跨境专利转化模式,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香港高校建立合作,构建省区专利转化“超级生态圈”。
可见,通过转化运用,众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上“货架”,有助于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表示,下一步,广东省将从高水平做优专利增量、高效益推动专利转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多渠道推进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进一步完善转化运用服务生态五个方面入手,增强打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推进全省专利转化运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