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高质量发展|辛集推行“互联网+非现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新模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8:05:00    

企业生产最怕什么?各种检查。但要守护碧水蓝天,企业环保监管又不能少。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环保执法效能,河北在环保领域推行了一项改革,叫“非现场监管执法”。

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近日,记者走进辛集市,探访这里如何利用“互联网+非现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

辛集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智慧天网” 织就立体防线

走进辛集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监控大屏的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上,清晰地展示着各方面环境监测监控数据。工作人员通过大屏与办公电脑,可以掌握企业每个工序运行、排放情况等各种数据。

“我们搭建了非现场执法‘云监管’模式和监控体系,开展日常监管、精准执法和常态化的异常预警、提醒,挖掘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线索,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辛集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马恩泽说。

辛集市生态环境指挥中心。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无事不扰”不代表不作为,而是要实现精准、有效监管。

马恩泽回忆,前段时间综合监管平台出现异常报警,指挥中心立刻调度执法人员赶到事发企业现场,经核查为企业设备检修导致的分表记电装置异常报警。执法人员将现场核查情况反馈到指挥中心,并督促企业负责人立即联系运维排查问题,恢复正常。

“辛集市的众多企业,在每个生产节点和排污节点都分别安装了电表。从分表计电系统的曲线图可以看到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环保治理设备是否开启情况。如果企业未按要求开启治理设施,系统将发出异常报警,我们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交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中队调查处理。”马恩泽说。

“非现场线索发现—线上审核—审批派发—现场核查—闭环反馈”的流程,既减少对企业干扰,又精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执法人员进入企业检查。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据了解,辛集市目前已整合监测资源8000余个视频监控,2000余个“分表计电”,475个微型站,200多个餐饮油烟在线,185个VOCs监测站,以及建筑工地、企业料堆、渣土车GPS 在线、洒水清扫车在线等资源构建“天地空”监测监控网络,将海量的环境资源和多元监管监控数据融为一体,立体化监控污染问题,全面科学预判污染成因,精准锁定污染违法问题,快速推进问题解决。

不仅有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这个“智慧大脑”,辛集市生态环境局在科技装备应用上形成了“无人机+走航车”的立体化监测体系。

“无人机年均飞检超15次,走航车年均监测任务覆盖日常巡查、应急响应等多场景。通过科技手段发现并处理环境问题,更好地助力臭氧污染天数减少和空气质量改善。”辛集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一中队队长刘盛说。

执法人员检查企业监控设备。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无事不扰 柔性执法有温度

“我们公司的生产区域都安装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分表计电、视频监控等设备,可以实时收集数据。现在我们不用应付烦琐重复的检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上。”4月1日,辛集市澳森钢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环保负责人李焕峰介绍,因企业实时排放数据稳定达标,去年他们仅接受现场检查2次,较往年减少约80%。

辛集市生态环境局以“数智平台”“科技装备”为支撑,逐步构建起集“远程感知、信息集成、智能研判”于一体的智慧执法体系,真正实现了企业“减负”,同时也能激发企业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

执法人员指导企业整改。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今年1月,位于辛集市的河北双吉化工有限公司在线监测数据二氧化硫小时数据超标,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指引企业24小时内完成整改并达标,因此市生态环境局作出免罚决定。“刚柔并济”的执法模式让执法有温度、处罚有尺度,得到了企业的好评。

为有效避免“一刀切”式执法,辛集市生态局首先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级、行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执法,重点监管高风险企业,对守法企业减少干扰;其次是程序上规范与监督,需免罚的案件须经集体讨论,防止个人裁量偏差,检查记录、整改影像等全流程留痕;第三是建立企业申诉受理、听证等渠道,允许企业对执法结论提出异议,将免罚案件纳入执法效能考核,上级部门定期稽查,严查执法不公行为。最后是技术赋能精准执法,通过数智环保执法系统实现“一企一档”,结合分表计电、热点网格等非现场手段,精准定位问题,减少人为干预。

无事不打扰,有事服务好。为了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辛集市生态环境局推动执法从 “管控型” 向 “服务型” 升级,为全市企业印发《专职环保人员日常管理手册》《涉VOCs企业废气污染防治一册通》等资料,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培训会,全面提升企业自我管理水平,在守护生态底线的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企业内的监控指挥中心。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智能迭代 引领治理升级

“辛集辖区污染治理工作分量大、任务重,在过去执法监管工作中,原有企业在线、分表计电、扬尘在线、餐饮油烟在线等平台监管上,安排专人实行24小时盯守,但日常执法仅依靠执法人员车到人行、逐企排查等‘人海战术’,不但耗费人力,还偶尔出现监管遗漏。”辛集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一中队队长刘盛说,现在“综合监管平台”的运用,实现了数据自动抓取、分析对比、筛选研判,挖掘环境违法问题线索更精准、更快速。

执法人员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检查。辛集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据介绍,2024年辛集市共发现生态环保问题1078个,其中通过非现场发现问题822个,占比72.3%,执法人员现场检查频次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4%,对守法企业的现场检查频次同比下降3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整合各类资源,加大电子数据取证等数字化执法能力建设,探索推进‘AI+执法’的新模式,逐步实现自动报警、人工智能等提升执法办案质效,进一步提高执法标准和办案效率,减少执法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规范和优化涉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建立完善执法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执法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探索创新更多务实高效的服务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辛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理宪说。(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苗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