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村史村事】产业兴村,朝摆村绘就致富新图景
广顺镇朝摆村地处长顺县北部,东和洞口村相连,南与四寨村接壤,西与广顺农场交界,北和核子村毗邻;麻线河穿村而过,贯穿南北,河西两岸是村主要产粮(水稻)大坝。村总人口近3000人,近600户人家,土地面积约为2000公顷,辖7个村民小组,村民多为汉族,布依族。主要发展茭白、折耳根、中药材益母草等产业。

朝摆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彼时,部分汉族为躲避战乱,沿着蜿蜒的山路,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开启拓荒之旅。不久后,少数民族同胞也相继迁徙至此。不同民族带来了各自的语言、习俗与文化,如同多彩的丝线,交织出朝摆村多元共融的独特文化。
早期的朝摆村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数年来,一直传统耕种,用牛劳作,耕田种地,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不多,经济收入低,部分农民温饱都成问题;改革开放前,村里面的道路全部都是泥巴路,下雨天无处下脚,老百姓出行困难,制约了也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朝摆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里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修建灌溉渠道,改善农田灌溉条件。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让村民们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村里开办学校,让孩子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截至目前,该村一直利用合作社资金坚持资助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为朝摆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创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促发展,在这种大环境、大趋势下,朝摆村抓住大好机遇,用好党的政策,以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模式,在得到村民认可和支持的前提下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谋幸福。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赋予责任担当、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

近年来,朝摆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找到了发展的新方向——茭白种植。村里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茭白产业落地生根。如今,茭白种植已经持续5年,2023年,茭白总产值高达650万元,村集体收入31.8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1万元,带动26户脱贫户增收,带动地方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务工费达260万元,茭白种植已然成为朝摆村的支柱产业。在利益分配上,朝摆村推行“322111”分红模式,保障各方利益。如今,朝摆村的茭白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为种植户和附近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此外,合作社还从分红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为全村355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人补助100元合作医疗费,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过去的朝摆村是出了名的“瓦岗寨”,现如今的朝摆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但朝摆村人深知,发展的道路永无止境,他们将继续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图文|黄静
编辑|杨玉洁
一审|李良科
二审|班晓静
监审|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