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长泰:“小茶桌”化解基层治理“金钥匙”
闽南网4月2日讯(通讯员 陈玉师 林子越 林阿芬 闽南网记者 周怡楠 文/图)一张方桌、几把圆凳、一壶热茶……傍晚时分,在长泰区林墩办事处林溪村的古榕树下,村民们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村里大小事。
“无论是村里路灯的安装,还是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我们都会通过‘厝边议事’来议一议,寻求更好的解决方式。”林溪村村民林老伯说,“厝边议事”并不是什么正式的会议,它更像是邻里间的一场家常闲聊,却总能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
谈起“厝边议事”的由来,时间还得回溯到2019年。
彼时的林墩正经历产业转型的阵痛,随着石板材厂陆续关停,土地纠纷、劳资纠纷等问题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繁杂的纠纷案件仅靠公家的力量难以完全解决,有些问题我们也不适合直接介入,所以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林墩办事处综治中心负责人林志杰说。
在一次日常的走访中,林志杰听闻路边的大树下有村民在边泡茶边议论,于是便凑上前去了解情况。“连阿姨在近期因为空调外机安装位置的问题与邻居产生了矛盾,正苦恼不已,许多村民听后热心分享了自己的相同经历及解决办法,共同给连阿姨出谋划策。”林志杰受到启发,顺势引导更多村民一同参与到这场“树下茶话会”中,鼓励村民们大胆说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倡导大家共享解决办法。
林志杰受到启发,顺势引导更多村民一同参与到这场“树下茶话会”中,鼓励村民们大胆说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倡导大家共商解决办法。

林溪村村民围坐一起讨论村中大小事
慢慢地,这种脱胎于闽南传统“泡茶话仙”的议事机制,成了林墩各乡村治理基层矛盾的一种新途径。它没有会议室般的正襟危坐,有的只是一泡好茶和几张方桌条凳,乡亲们自然围拢成圈,在厝边头尾(闽南语意为邻里)的坦诚对话,古榕树下、宗祠廊前、农家院里都能成为议事的场所。
“厝边议事”核心在于“厝边”二字,邻里间凭借彼此深厚的情谊与充分的信任,能更深入地了解矛盾双方的真实想法和诉求,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村民林老伯便是这其中最热心的“厝边议员”之一,去年他亲身参与了一场土地纠纷的调解。
“林溪有着几十年的交情的两户人家,由于一方老人去世后,两家因一块地起了争执。一方坚称地是对方家老人同意借地,另一方却认为是对方强占耕地。”林老伯说。
很快,在各方的组织下,矛盾双方围坐在谈心亭接受调解,林老伯带领村民分别为双方做思想工作。经过一番讨论,最终解开心结,在综治中心调解员的见证下,两家人握手言和。当事人感慨:“若不是大家帮忙,这不知道还会闹多久!”
这场原本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如今得到了妥善解决,这无疑是“厝边议事”强大效能的有力见证,避免了双方可能面临的更大损失和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从路灯维修到土地纠纷,从信息互通到乡风建设,“厝边议事”无所不谈,无所不议。如今林墩各村设立的议事点,已成为基层矛盾的“解压阀”。2024年通过“厝边议事”平台,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调解成功率高达 98%以上。
作为林墩“我的乡村我做主”基层治理的重要实践,“厝边议事”只是长泰区众多创新模式之一。在长泰区,“我的乡村我做主”活动遍地开花,形式层出不穷,村民参与热情高涨,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乡村产业布局,从公共服务完善到乡风文明建设,村民智慧不断汇聚,形成强大合力。如今,长泰区各地凝聚力日益增强,发展动力愈发强劲,正凭借“我的乡村我做主”这一有力抓手,朝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迈进。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