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月1日全面停止电报服务,年轻人扎堆前来体验

近日,很多年轻人从全国多地赶到杭州一个地点打卡——拱墅区体育场路356号。这里有一个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大家来只为一件事:发电报。
杭州和北京是目前全国仅剩的两个提供发报服务的城市,3月23日,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宣布,杭州地区电报服务将从2025年5月1日起全面停止,意味着全国将仅剩北京还在坚守电报业务。
这则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来到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打卡发报,单日发电报量飙升至200多份,而收费标准依然是几十年前的0.14元/字。也有不少网友感叹没想到电报依然存在,以为早就消失了。
“90后”的小孟姑娘一大早就拉着朋友从上海坐高铁来杭州发电报。她说,虽然她从未见过电报,但爷爷和父亲曾常发电报互通家事,所以想体验父辈年代的通讯方式。她为朋友发送了6封电报,还给自己发了份“增强无线电本领,保卫祖国安全”。
杭州人小李姑娘给朋友发了2份电报“有急事速回微信”。她说,尽管如今通讯很便捷,但电报这种沟通方式“仪式感和纪念感很强”。
任宏是杭州电信最后一名专职电报员,今年12月,他就要退休了。在报房里,他负责接收营业厅发来的电报,然后根据电码本把代码转换成文字,再打印封装。
1883年,浙江省正式开通电报业务,上世纪80年代,当地电报业务迎来黄金期。当时,仅武林营业厅就有40多名营报员,新闻电报、气象电报、家人升学……每天收发电报1000多份。1988年,浙江省全年电报业务量达2012.3万份。
电报是一种用编码代替数字和文字再将其以电信号发送出去的即时远距离通信方式,于1837年被发明,在没有互联网和电话的时代,它最快捷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这一延续近200年的通信方式已步入尾声,网友不禁感慨一个时代即将落幕。
一半:勾起了我30多年前当兵时候的回忆。
Aaron:时代的眼泪。
野草: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不管是多么先进的技术,终究有销声匿迹的一天。我觉得还是留点种子给下一代吧,毕竟也算是一份文化遗产。
有趣的灵魂:我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发报员,有一本专门的解码书,像字典一样。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李兰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