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演唱会即将举行!新人接棒,水木年华依然年轻
2001年成立的水木年华历经成员更迭,如今变成了“70后+90后”的新组合。除了卢庚戎和缪杰两位元老,新成员陈秋桦和于盛分别于2021年和2024年加入。两人均出生于1996年,也同是清华学子。5月10日,水木年华“所以少年人”巡回演唱会广州站将在花都区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以四人阵容与观众见面。
新人的加入,对水木年华有什么影响?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卢庚戎引用了前些年非常流行的一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在年轻。”成员会老,但“水木年华”这个品牌可以保持年轻。“再过几年,我可能也退出了,但水木是一种精神,鼓励大家坚韧地、执着地追求一个梦想,这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缪杰、于盛、卢庚戎、陈秋桦(从左到右)
清华精神是水木年华的内核
在2021年陈秋桦加入之前,卢庚戎和缪杰已经“二人世界”了近20年。水木年华最开始在2001年由卢庚戎和李健一起创立,一年后李健单飞,缪杰和姚勇加入;又过了一年,姚勇离队,水木年华便一直以二人组合的形式发展。2020年参加《乐队的夏天2》的经历或许促使了他们的改变。
当时,水木年华在第一轮便遭遇淘汰,专业乐迷点评他们“吃老本”“卖弄情怀”,在网上引发激烈讨论。作为校园民谣代表人物的水木登上一个乐队节目,处境的确有点尴尬。现在回忆起那段经历,卢庚戎也认为当时的水木“不太像一个乐队”:“我们就两个人,也不拿乐器,但我和缪杰都挺喜欢乐队文化,那次之后,觉得把水木变成一个真正的乐队也不错。”经过几年磨合,水木年华乐队已经渐渐成型,“现在我们的表演形式也更偏向乐队了,这种感觉跟组合很不一样,更有舞台表现力。”
无论以乐队还是组合的形式出现,卢庚戎都希望把“水木年华”这个品牌传承下去。“水木年华代表着清华的精神,鼓励大家坚韧地、执着地追求一个梦想。”卢庚戌如此定义组合的内核。新成员陈秋桦来自清华美院,于盛则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这种学缘联系让传承更具象征意义。于盛形容,水木年华已经成为清华的一个图腾:“如果你是清华学生、又恰好喜欢音乐,别人一定会跟你说‘你可以学学水木年华’。”于盛曾跟同系的朋友组了一个乐队“土木年华”,还发了几首单曲。几年后真正成为水木年华的一员,那则是意外的惊喜。
在于盛看来,水木年华让他延续了自己的音乐梦想。从清华毕业后,他先是进入了北京一家央企工作,因为放不下心中的音乐梦,他很快辞职,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音乐心理学,但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加入水木年华。“卢哥几年前找过我一次,但我当时还是决定先工作。工作之后发现,我还是希望做音乐。可能很多年轻人跟我有一样的困境,但我想告诉大家,你是可以试错的,年轻就是你最大的资本,大胆去尝试吧。”

水木年华加入新鲜血液
新成员让水木年华找回生命力
卢庚戎是水木年华的初创成员,也是组合的创作头脑,《一生有你》《启程》《完美世界》等组合的代表作都出自他之手。对很多创作者来说,“江郎才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否认,有人挣扎,现在的卢庚戎将其视为自然规律。“创作力减退的确是没有办法的事。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建筑业里,四五十岁还是‘青年建筑师’;但在流行音乐里,二三十岁才是创造力最强的年纪,四十岁之后就逐渐消退了。”建筑系毕业的卢庚戎如是说,“崔健写《一无所有》,罗大佑写《未来的主人翁》,那时候他们都没到30岁。年轻人的冲动、毛躁、不成熟,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上反而都是优点。”
这种坦然,某种程度上也源于卢庚戎的“退一步”。重点不在于他本人是否才尽,而在于水木年华要如何继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他看来,新成员陈秋桦和于盛都是很优秀的创作者:“他们身上有一股少年心气,这是创作者应该有的状态。他们为组合带来了非常旺盛的创作力。”
卢庚戎说,跟年轻人一起创作极大地鼓舞了他。采访中聊起过去,他回忆起年轻时蓬勃的创作力:“当时每天都有灵感,一个礼拜至少写5首,巅峰时期每年出一张专辑,都是从五六十首歌里挑10首来发。”如今,他将创作的接力棒交给年轻人,水木年华或许将重回创作巅峰。在上一张专辑《手里的吉他是治愈世界的枪》里,陈秋桦为水木年华带来更丰富的音乐元素;去年于盛加入后也开始不断写歌,今年即将推出的新专辑将收录他的多首创作。“我们现在写的歌已经远远够一张专辑的分量了,但我们不断地筛选和自我淘汰,选出更好的歌曲。”于盛说。

广州演唱会海报
水木年华的音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谈到本次巡演的主题“所以少年人”,卢庚戎说有几个含义:“一是我们始终有少年的心态,二是水木年华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青春的代名词,三是我们真的有年轻人加入,让水木年华再次出发。”在他看来,现在是水木年华再次启程的好时光。“当然,我也看到一些粉丝问为什么要加新成员。老实说,我不太懂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情绪。我们又不是把谁换掉,是吧?”
水木年华四人的年龄、兴趣和性格都不相同:缪杰喜欢给成员科普历史文化,陈秋桦喜欢摄影,卢庚戎则爱看书,于盛则是狂热的粤语歌爱好者——他还曾是清华粤歌赛的冠军,现在也进行粤语歌创作。
当截然不同的四人组成水木年华时,他们却意外默契。于盛说:“我们不仅是工作关系,本身也是同一个大学的师兄弟。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有共同的默契。大哥们完全没有架子,我们可以直接质疑甚至否定。”卢庚戌则将自己定位为“经验分享者”:“我会给建议,但创作上他们更出色。”这种代际差异反而成为优势。于盛说:“卢哥那代受朦胧诗影响,歌词更婉转;我们更追求直接表达。”正是这种碰撞,让水木年华的音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新成员悄然改变着水木年华的音乐面貌,这正是卢庚戎希望看到的。“我们各自都有喜爱的音乐风格,但我们都同意,水木年华还是要延续旋律优美、有人文色彩的音乐风格。”在这基础上,他同样寄望水木年华还能做出当下年轻人爱听的音乐:“他们这代年轻人做的音乐跟我们很不一样,更年轻、更流行,也更时尚,更能反映现在年轻人的心态。我觉得挺好,我做不出来他们的音乐。没必要非得写得跟我年轻时的歌很像,那就没有意义了。”

4月25日羊城晚报A9版
文 | 记者 胡广欣
图 |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