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近视说“不”,不等于禁用电子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30 12:34:00    

评论


近日,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的一则关于“取消学校电子屏使用”的建议引起广泛关注。一名网友称电子屏上课会导致学生用眼疲劳、近视率居高不下,呼吁学校回归传统黑板教学。随后,有关部门进行回应:学校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和需求;学校已通过采取“严格控制电子屏使用时长”等措施,保护学生视力。该不该取消电子屏、如何使用电子屏等问题,引发社会思考。


电子屏引入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新,好处显而易见。电子屏可以省去老师写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生动展示数学立体空间、模拟物理原理,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可轻松接入海量网络资源,让有限的课堂无限延伸。


然而,电子屏教学方式常被家长诟病,原因在于其可能对学生视力造成损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超过50%,“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长”是导致学生近视的重要因素。孩子总盯着手机、平板等“小屏”已经令家长头疼,课堂教学使用电子“大屏”更加让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忧心忡忡。


事实上,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良用眼习惯和用眼姿势、过强或过暗的光线、遗传等因素,都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影响。“一刀切”取消使用电子屏是因噎废食,最大化地扬其长而避其短的要诀在于“适度使用”。


国家曾多次对“适度使用”提出具体要求。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和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均明确,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这是学校教学必须遵守的硬杠杠。学校有义务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为保护学生视力,不少学校正积极探索限时性“息屏”实践。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一小学推出“素课日”,所有班级每周五上午半天的课程关闭电子屏;湖北省武汉市一小学在电子屏后台植入“限时软件”,每节课累计使用12分钟电子屏后,屏幕会自动关闭;江苏省南京市一小学设立了“教室无电子屏日”,在每月的6日、16日和26日授课时关闭电子屏,鼓励实践更有趣的传统教学方式。


仅靠学校减少电子屏教学时长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小眼镜”产生。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多方合力、多维度发力。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组织好大课间活动,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能让孩子们的眼睛“歇一歇”;家校社协同发力,普及近视防控知识,引导监督孩子科学用眼,常态化开展学生视力筛查,都有助于防控近视。教育工作为的是给孩子们打开眼前清晰的世界,科学、理性认识并使用教学辅具印证着这个道理。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图片

王尚(媒体人)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图片

图片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