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厦门海沧发现客家古村落,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曾来谒祖
鼎美村位于厦门市海沧区东孚街道,虽然全村人都操着一口地道闽南话,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客家村落,定居鼎美已有700多年历史。
也正因为全村人都说闽南话,这个古村落的客家属性几乎不为外界所知。
鼎美胡氏来自龙岩永定
土地公托梦找发祥地
水鸭母一夜下两个蛋
据说鼎美胡氏的开基祖“念八郎”是由永定下洋播迁海沧的,鼎美村现有村民2300多人,胡姓约有1600多人。尽管许多胡姓村民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但如今已没人会讲客家话。由于族谱在“文革”时期被烧毁,有关该村的客家渊源都是靠村里的老人回忆族谱和一些传说来推定的。
根据永定下洋胡氏族谱的记载,鼎美胡氏开基祖念八郎是永定下洋胡氏开基祖七郎公的第二个儿子。据传说,念八郎起初先在南坂湖落脚,以打铁为生,但生计一直不如意。于是,他便烧香拜拜,请土地公帮忙指点前程。当晚,土地公就托梦给他,让他改行养水鸭母,人随鸭走,要是发现自家的水鸭母一夜生两个蛋,那个地方便是他的发祥地。
有一天,念八郎赶鸭到了马銮湾附近的海边,突然雷雨交加,他便将鸭赶到一个名叫“锅尾”的地方避雨。当时,那里有一座破棚屋,他就在里面住了一夜。结果,第二天起来,奇迹发生了,每只水鸭母都生了两个蛋。念八郎想起梦中土地公的嘱咐,就在锅尾(闽南话读为鼎尾)定居下来。现在鼎美胡氏家庙“敦睦堂”就是在当年那座破棚屋所在位置上建起来的。
敦睦堂牌匾故事多
明嘉靖皇帝赐匾表彰“忠勇”
敦睦堂保留了客家建筑特点的细节。如一色的巨大木柱,雕梁上的倒吊花篮雕刻,以及古色古香的木构神龛上雕刻的人物和木隼的对接形式,基本上与闽西客家建筑一致,属于既有客家风格又融入了闽南特点的建筑形式。
敦睦堂内有几件堪称宝物的牌匾,明朝福建著名文人何乔远亲笔提写的“百代瞻依”匾额就高悬在祖厝的大堂上,据说,何乔远当年曾经到过鼎美,由于看到鼎美人在尊宗敬祖上保留了远古的遗风,所以欣然命笔。
另一块匾额写的是“忠勇”,是明朝嘉靖皇帝颁发的,这块御匾掩藏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侵犯鼎美,当时族人胡友耀组织乡勇保护村庄,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不幸被虏,为了救一村老小,英勇献身。全村然深感胡友耀的忠勇,嘉靖皇帝知道后,也甚为感动,颁发了这块牌匾,以表彰胡友耀。
敦睦堂系人杰多
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曾到鼎美谒祖
台湾吴伯雄与鼎美胡氏是乡亲
胡氏的敦睦堂、笃叙堂和余庆堂,这些古屋的先人都曾往台湾创业过,特别是余庆堂的后裔现在在台湾更是人丁兴旺。从前“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俩也曾经前来鼎美的祖厝拜谒祖先。现在,每年都有许多台湾省以及海外的胡氏后代前来寻根认祖。
历史上,鼎美人喜“过台湾、下南洋”,村民多与台湾同胞或海外华侨有亲缘血缘关系。台湾知名人士吴伯雄与鼎美胡氏也有乡亲关系。近现代,许多鼎美人投身革命,如革命老干部胡雷、参加刘邓大军并荣立战功的胡芋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