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那么多黄帝陵,唯独甘肃正宁是黄帝冢简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9 10:24:17    

全国各地有多处黄帝陵遗存,争论较多,难有一个定论。其实根据史学不难发现,秦代之前的陵寝一般叫做“冢”,秦代起才有“陵墓”的称谓。因此甘肃正宁县的黄帝冢可信成分更大,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历代史记记载也较相符。

黄帝冢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五顷塬乡五顷塬村与二顷塬村之间,子午岭西麓桥山,距正宁县城24公里。冢高60米,顶部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两面临谷,中间一峰耸起,连通五顷塬和二顷塬,天然成桥,故曰“桥山”。当地人称之为“先辕坟”或“仙人坟”。

《史记索隐》引《前汉书》记载:“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曰:“上郡,秦置。县二十三;……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南北朝时期编纂的《魏书·地理志》记载:“阳周有桥山、黄帝冢。”唐代李泰编纂的《括地志》载:“宁州罗川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汉阳周县。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唐代历史学家杜佑编纂的《通典》记载:“宁州罗川县:汉阳周县,今县城是。后魏为显州,隋改为罗川,天宝初改为真宁。有桥山黄帝葬处。”唐代李吉甫编纂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子午山,亦曰桥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陵在山上,即群臣葬衣冠之处。”宋代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桥山,一名子午山,在真宁县东八十里。黄帝冢,在桥山上。”清乾隆年间的《正宁县志》载:“黄帝陵在县东南湫头镇东北西头村之桥山,当谷一峰耸起,草木葱蔚,上有荒冢,旁立一碑,镌字曰:‘黄帝葬衣冠处。’”

现存于正宁县文化馆、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所立的《大宋宁州承天观之碑》碑文说:“兹县据罗水之上游,实彭原之属邑,气象葱蔚,原隰隐辚,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豳土划疆,本公刘积德之地。”“轩辕师广成于前,夏禹尊子高于后。”

据《正宁史话》记载,黄帝冢所在地的五顷塬和二顷塬,实系“五姓塬”和“二姓塬”的转音。五姓塬原来只有五户人家,且是五个姓氏;二顷塬只有两户人家是两个姓氏。据当地老人讲述,二姓或五姓,主要指的是陵户人数,很有可能就是黄帝陵的守陵人。

正宁县境内仰韶文化遗址分布广泛,遗存丰富,多达40余处。其中的岘子南峁遗址、西渠遗址、年庄子遗址和张家疙瘩遗址,就分布在黄帝冢附近。值得一提的是宫家川东坪遗址。该遗址1976年冬出土尖底瓶、葫芦瓶、钵、盆、夹砂罐、壶等文物达30余件,其中人面纹葫芦瓶和绘黑彩鱼纹图案的彩陶盆,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典型遗存,为国家一级文物。有专家考证,黄帝就是生活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时代。

正宁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遗存,为黄帝文化在陇东增添了不少佐证。同为陇东地区的老庆阳县青龙嘴村,是岐伯的故里,距黄帝冢一百多公里,而岐伯正是同黄帝一道论证创建了《黄帝内经》医学巨著。黄帝登鸡头山,论道广成子,是今天的平凉崆峒山,两地也不过一百多公里,间接地说明了黄帝当时的活动范围。因而黄帝冢在正宁县的可信性更大。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