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北京那么大,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京大栅栏看看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0 08:40:55    

很多来北京旅游的“新手游客”都喜欢直奔故宫、颐和园、王府井这些热门景点,而一些“高段位游客”则会把目标放在——大栅栏

这是为啥捏?

大栅栏位于北京市前门地区,是交通集散地也是历史观光区,既有北京重要的人文历史建筑、也有特色商业街,作为北京非常有名的老街市和繁华的闹市区,大栅栏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逸闻趣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大栅栏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这里有500多年的历史,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从清代开始繁盛至今。


大栅栏

大栅栏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据说当时北京有“宵禁”,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 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关于“大栅栏”这三个字的读法。从字面上看,应该读“dazhalan ”。可是,可如果这么念,本地人一听就知道,您一准儿是个外乡人,因为熟悉这个地方的人都读“dashilan”,后边还要加上个字正腔圆的儿化音。

但外地人来北京,常常感到奇怪,明明是栅栏(音乍阑),为何在北京要读成“石烂儿”呢?


DaShiLaner?

"一般认为,明代这里曾是皇家珊瑚库,为防盗,自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起便设栅栏,昼开夜闭,当时官话栅栏就读“石烂”。以后作为地名,保存了下来。

有学者认为大栅栏源自满语,清代《光绪顺天府志》中说:“沙剌即沙拉,国语谓珊瑚也。”《日下旧闻考》中也说:“舒噜,满语珊瑚也”。旧作沙剌,今译改。

还有比较有权威的一种说法是,北师大中文系周一民教授认为:大栅栏的读音属于地名的特殊读音,历史悠久的“大拾栏儿”读法属于保留古音。

"


如今在前门的步行街,一些著名的老字号相继开设于此,譬如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同仁堂、张一元茶庄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老店。这里还有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

很多人会说,前门大栅栏都是外地人喜欢逛的,如今改造得面目全非......其实,来了就知道,消失的是脏乱差、危旧房留存的是老字号、京味商品街

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如今,这里不仅是外地游客购买商品,本地的大妈大伯也是这些老字号的忠实顾客。

为什么推荐游客来大栅栏?

大栅栏作为北京闹市区的代表,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繁华。这里少了紫禁城、颐和园的巍峨壮阔,多了一丝市井烟火的味道,能够真实的置身老北京的市井街头,感受京城民众最真切的生活气息。

而且大栅栏位置独特,毗邻故宫博物院、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等、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景点,在打卡北京热门景区的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体验老北京闹市的繁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