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万是什么结构的字(汉字:“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5 08:52:31    


汉字“万”,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万”是指事字,其构形是“人”上加“一横”,这“一横”是指事符,强调的是“人的头顶”。

请注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未收录小篆“万”。这是为什么?

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琢磨。

我发现“万”和“兀”本是同源分化字,造字本义都是“人的头顶”。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录了小篆“兀”。

而在实际应用中,比如古籍古玺中,“万”却是常写作“丏”mian3或其变体,所以文字专家认为“万”与“丏”是同源分化字。

对此,我的脑瓜子快速转动。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丏,不见也”。

要如何才能让“人之头顶”的“万”与“不见”的“丏”扯上关系?

猜想一:头戴冕旒

“万”,“人”上“一横”指的是“冕”mian3,特别是帝王等的冕还带有旒,遮蔽于头的前后。这就与“丏”mian3的“不见”(壅蔽之形)扯上了关系。

猜想二:没顶于水

“万”,今人认知的多是wan4音,其实还有不常用读音:今音mo4,古音“莫北切/密北切”(mei3?)。

我联想到了汉字“没”——也有两个读音:mo4和mei2。是不是很神奇?

木之顶为“末”mo4,人之顶为“万”mo4。这在“形、义、音”三方面都是相似的。

“万”,也可表意一种日常情况:人掉水里→“没mo4顶”了→“没mei2有”(看不见)了。这也完美地将“万”与“丏(不见)”扯上了关系。

个人认为:mo、mei、mian仅是一音之转,在古音标准不高时可以视为同音。

“万”与“萬”,在古代都被用作十进制数位单位,二者本是不同的,但不知是谁把“万”归为“萬”的异体字,“万”才有了wan4音。

我始终认为“萬”与“万”本不同:

“万”强调的是人的头顶;

“萬”强调的是高举过头的双手;

“萬”(高举过头的双手)才是人体最高处。

作为数位单位时,“萬”应该要高于“万”。

也正是因为“万”被误认为“萬”的异体字(有了wan4音),“万”mo4/mei3才失去了“自我”——只在北方胡人汉化改姓时作为音译用字,比如万俟(mo4qi2,复姓),此时不能写成“萬俟”(因为“萬”没有mo4音)。单从这一点看,“萬”与“万”本是各自诞生发展的两个不相关的字。

结论:

1.“万”,甲骨文中已见,指事字,其造字本义为“人的头顶”。“万”与“兀”应是同源字。

2.“万”,古音“密北切”,今音mo4。

3.“万”,在古籍古玺中常写作“丏”mian3(许慎释为“不见”),可能是“头戴冕旒”,也可能是“没顶于水”。

4.“万”,被误为“萬”的异体字后才有了wan4音。

5.“万”,人的头顶;“萬”,高举过头的双手;“萬”比“万”还高。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