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失信什么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00:54:30    

失信行为通常指的是违反法律、合同或道德规范,导致他人损失或信任受损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失信行为:

违约不履行:

在签订合同后,当事人明知不能或者没有能力履行合同义务,却不履行,或者在履行期届满前通知对方不能履行。

恶意拖欠债务:

指当事人明知有偿付义务,却不予偿付或者故意拖延偿付,造成债权人无法收回债权。

违反财产报告义务:

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报告个人或者单位的财产、收入、资金等情况的义务人,故意不履行或者虚假报告、隐瞒真实情况等行为。

违法失信拒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指被处罚人明知有行政处罚决定,却不履行或者拒不配合执行。

法院裁判不履行:

指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执行,包括拒绝支付赡养费、抚养费、赔偿金等。

损害他人权益:

通过欺诈、胁迫等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如生产、销售假药、发布虚假广告、销售质量不合格房屋等。

其他失信行为:

如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违反限制高消费令等。

失信行为的后果包括:

限制高消费:

失信被执行人不得进行高额消费,如乘坐飞机软卧、高铁一等以上座位、购买不动产等。

金融信用受限:

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记录会受到影响,难以获得贷款、信用卡等金融服务。

企业任职受限:

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法律处罚:

对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失信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其财产,甚至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社会声誉受损:

失信被执行人会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排斥。

其他限制:

如不能向银行贷款、乘坐飞机软卧、高消费都会受到限制。

成为失信人员后,应采取以下措施:

积极履行法律义务:

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与申请执行人协商:

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且履行完毕,或争取让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

避免高消费和非生活必需的消费行为:

如乘坐飞机软卧、在星级以上宾馆消费、购买不动产等。

及时纠正错误:

如果失信名单有误,可以向法院申请纠正。

总之,失信行为不仅会对个人造成严重的法律和社会后果,还会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信履行义务,以维护个人和社会的信用体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