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三峡省是怎么规划的(三峡省规划,为何没能落实?)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1 08:37:31    

行政区划的增减调整很是常见,一般都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国防,二是管理。前者譬如北洋政府为了应对沙俄而设立的塞外四省,后者比如新中国成立后将塞外四省撤换为河北、内蒙古、宁夏多省。这里有没有例外呢?

自然是有的,那就是尚处于规划之中的三峡省。它的设立的原因既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国防需求,但最终却在万事俱备的临门一脚被紧急叫停,三峡省由此胎死腹中,取而代之的是“直辖市重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峡大坝:修还是不修?

自从新中国成立,长江中下游每隔几年就来一次重大水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于每到汛期都要准时进行的防汛大动员应该印象深刻。1953年,毛主席在仔细研究了三峡地理之后,初步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认为多年的防洪工作之所以成效不佳,原因就在于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个“关键”指的就是三峡大坝。

这就是三峡大坝的修建之始。

其实这么说也不太准确,早在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里就提到了新政府要“分级坝堰,改善航道,壅流发电”,后来国民党政府也曾经做过三峡工程的预案,叫做“萨凡奇计划”,由于选址在南津关口,也称“南津关方案”。不过民国国力贫弱,无力开展,因此无人知晓。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主席后来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三峡工程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但工程从提出之初就迎来了反对的声音,专家表示:“我国当下的技术条件,是没有办法在三峡地区修建大坝的。”面对专家的反对,中央经过讨论后决定先进行考察选址,技术上的问题后续慢慢克服。

当时恰逢中苏蜜月,苏联为我国提供了十分诚恳的援助,在选址完成后,我方将资料传给苏方专家询问意见。苏联专家在看完材料之后认为这个地方完全不适合修建大坝,评价这是“天方夜谭的计划”。

这个时候,是1954年。后来周总理作出指示,继续对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进行考察,并不打算放弃这一计划。

为什么面临如此多的困难,中央却仍旧不愿意放弃三峡工程呢?

三峡水流湍急,重庆到武汉一段丰水期仅能通行3000吨船舶,枯水期则下降至1000吨,但长江水流平稳,能轻轻松松通行5000吨以上船舶。所以,修建三峡大坝不仅能避免下游水患问题,还能解决上游通行问题,一举多得。

六年之后的1960年,三峡大坝的修建再度提上议程,这次苏联也参与了进来,但最终三峡工程未能上马。原因是1960年爆发的大饥荒,突如其来的灾难打断了三峡建设的进程,中国上下全部精力被投入到救灾抢灾上。而且这一年中苏蜜月结束,苏联撕毁经济建设合同,撤走全部专家,更加重了灾难的影响。

三峡工程就这样停滞了足足二十年。

直到1980年,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已经成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理解。当年7月,邓小平亲乘列车赶往重庆,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做调研视察。

三峡大坝能不能建?该不该建?技术困难能不能克服?能不能造福子孙?

邓公考察三峡大坝

这些问题成了讨论的重点。当时陪同视察的既有湖北省的干部,又有四川省的干部,双方争论不休,互相批评对方理论中站不住脚的地方。邓小平安静的听着双方的争论,直到最后,他微笑着说:“四川反对的声音,湖北坚持的声音,我都已经听明白了”

“三峡工程针对长江流域的航运问题,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周边环境和人民生活问题,造成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可是他在防洪以及发电等问题上,起到的作用很大。所以,简单地否认三峡工程,并不是一种好的行为。

当年八月,经过中央领导的讨论,三峡工程的建设正式提上日程。1984年4月,国务院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台,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具体方案研讨阶段。

三峡省来了吗:如来

在方案里,三峡大坝的坝址定于宜昌市中心的三斗坪镇,蓄水高度为150米,低于1953年提出的191.5米,因此被称为低坝方案。相对的,200米方案被称为高坝方案。

低坝方案的提出,是出于技术层面上的考虑,既降低了施工难度又降低了必要投入。

大坝截流后长江水位将会上升,两岸土地将被淹没,即使是150米的低坝方案,也将会产生至少70万移民,移民的安置费预期将占到总投资的一半。

作为一个世纪工程,三峡大坝建设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而且三峡大坝地跨四川、湖北两省,平添了统筹难度。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在1984年7月决定设立一个新省——三峡特区,也就是三峡省。1985年2月8日,“三峡省筹备组”正式成立,当时筹备组下发的各种文件至今仍能找到,在最多的时候,三峡省筹备组有足足500多名工作人员。

三峡省的范围包括所有三峡工程实行后需要移民的县市,具体来看就是湖北的宜昌,四川的涪陵和万县,以及周边大小三十多个县。宜昌作为该省最大的城市,将成为新省省会。

三峡省筹备文件

由于中央重视,三峡省的筹建工作迅速推进,预期一年即可完成筹办,正式成立。然而,就在这个临门一脚的关头,三峡省的成立却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阻力来源于对三峡工程的讨论。

三峡工程筹建的消息刚一传出,社会各界学者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从各个方面讨论工程的利弊,支持和反对者都有,在社会上掀起了相当的影响。其中一个争议点在于蓄水高度,是实行150米的低坝方案呢?还是实行200米的高坝方案呢?

低坝方案由于投资少、技术难度小等优势支持者更多,但遭到了重庆方面的强烈反对,重庆反对的理由很扎实:三峡大坝的蓄水高度至少要达到175米才能让重庆进入三峡库区,使重庆可以通航万吨轮船。但提高蓄水高度将产生更多移民,技术难度也将提高到更高的地步。

除了重庆市有意见,四川和湖北两省也有意见,四川基本支持,划走的川东地区贫困异常,对于经济发展损失较少,但通航之后带来的好处却可以完完整整的享受到。湖北则感到委屈,划走的宜昌等地经济发展不错,如今却凭空损失掉了,属于是净亏。

这场世纪大争论空前激烈,中央随之决定暂缓三峡工程。三峡省是为了解决移民问题而筹建的,如今三峡工程推迟了,三峡省的建设自然也没有必要推进。1986年5月,中央印发文件《关于将三峡省筹建组改建为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的通知》,这标志着三峡省的正式撤销。

其实,不光三峡大坝的建设有争议,是否要设立三峡省也有争议。三峡省的各项指标非常薄弱,宜昌作为省会人口不足50万,对川东各县市的辐射作用较弱,而三峡省的人口总数更是仅有1700万,只有其他省的二分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三峡省其实并不具备成为省份的条件。

三峡省的代替方案

1992年,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正式启动,最终确定的蓄水高度是175米,也就是重庆方案。

三峡工程首要的难度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大面积的移民。原本这个工作是要交给三峡省负责的,如今三峡省没有设立,取而代之的“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对移民工程的推进心有余而力不足。

巨轮通航重庆

最终,中央将重庆提为直辖市,兼管三峡移民进度。这一决议各方都没有意见,重庆作为三峡工程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解决移民问题本就义不容辞。2002年,三峡移民工作全部完成,共计移民113万,为世界之最。

三峡大坝建设之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预估,由重庆至上海,沿线经济活动大为兴盛,长江沿线各城市受益匪浅,尤其是重庆,能够成为今日的网红城市,三峡大坝居功甚伟。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