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备意思和典故(谈《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谈《孙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孙子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对敌对双方中进攻一方而言的。相对于守方,攻方掌握着很大的主动权。比如:进攻的时间、地点、路线、兵力规模、兵种构成、兵器装备等,都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而且,在进攻不能得手时,还可以撤退。而守方就不同了。如果不知道攻方的进攻方向,到处布置兵力,则到处显得空虚;如果定一个重点防守方向,又不知攻方会不会在这个方向进攻。防守一旦失利,就意味着丢失了阵地。
现代战争,要在战略上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已经相当困难了,因为现代侦察和谍报手段繁多且高效。天上有间谍卫星,国内有敌方间谍,军内有打入内部的细作。俄乌冲突中,俄军的行动,被附近的居民用手机拍摄下来,发到网上,暴露了俄军的企图。要发动一场战争,必须调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瞒过所有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但也不是绝对做不到。当年海湾战争时,双方必打一仗,已是没有悬念了。但是,美军通过佯动等手段,让萨达姆以为美军的进攻方向在科威特,因此把主要的防守力量布置在这里。而美军先进行了四十多天的空袭,给伊军极大杀伤后,陆上进攻使了一记“左勾拳”,从沙特进军,绕道攻入伊拉克后方。陆上战斗仅持续100个小时,就把伊拉克打垮了。
在战役和战术上,要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相对容易些。进攻时,要使用各种手段欺骗敌人,使敌人以为我军主攻方向在甲地,把大量防守兵力布置在这个方向,而我军主力则向乙地进攻。在时间上,选择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发动进攻。比如夜间、雨天、雾天、雪天、过年过节、或者我们刚吃了个败仗,敌人骄傲轻敌时,等等。
进攻的路线,也可以出其不意。布匿战争中,汉尼拔率军翻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从没有路的路线攻入意大利;三国时,邓艾率军翻越崇山峻岭,经过没有路的路线突然出现在四川盆地,一举灭蜀。二战时,法国修筑了一条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但希特勒并不是在这个方向进攻,而是用装甲集群绕道荷兰、比利时攻入法国,马其诺防线成了一堆摆设。
兵法上有强攻弱守之说,但防守方也不应消极防守,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守方在适当时机,也可以发动反冲锋。在敌方攻来时,守方也可以在攻方的必经之路上布下重兵,或者安排兵力打埋伏。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虽然在国统区向我国战略进攻,但我八路军、新四军却在敌人的占领区,发动小规模的游击战、运动战,通过偷袭、打埋伏等,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在华北等地,为缓解国统区的军事压力发挥了很大作用。
我军在革命战争中,总结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如“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穿插迂回,从敌军的结合部或防守薄弱地带,迅速穿过,绕到敌后攻击。在强敌面前,诱敌深入,积极创造战机。当敌军一部冒进、突出时,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一举歼灭之。围点打援,围点是手段,打援是目的,但围点须是攻其所必救。还有,运用部分兵力伪装主力,把敌军主力吸引过去,而我军真正的主力则集中消灭一部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