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如坐针毡的意思是什么(每天一个成语故事 如坐针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8:37:15    


如坐针毡

基本词义

如坐针毡是一个汉语成语,原义是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常和“度日如年”连用;多用来形容心情不安定。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出处

《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故事

杜锡是西晋名将杜预的儿子,他学识渊博,年纪轻轻就享有盛名。后来,他被晋惠帝指派为太子舍人,陪伴在愍怀太子身边。愍怀太子生性散漫,终日玩乐,不思上进,耿直的杜锡总是苦苦劝谏太子,言辞十分诚恳。但太子非但不听,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觉得他总是针对自己。一天,太子为了整他,竟然在杜锡常坐的毡子里插了几根针。杜锡没注意,坐下时屁股被针扎出了血。第二天,太子故意问杜锡:“昨天,你怎么了?”杜锡难以开口,只好说:“我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如坐针毡”。

例句

他在等待面试结果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如坐针毡。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坐立不安:形容人烦躁焦急,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心神不宁:形容心情不平静,焦虑不安。

反义词: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心安理得:指心里很安然,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